汽车科技给大家分享各类生活学习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头条 > “油电同权”,传统车企的最后挣扎!

“油电同权”,传统车企的最后挣扎!

2024重庆汽车论坛会议已落下帷幕。广汽最后呼吁“油电平权”,将油电车两大大战推向巅峰,引发光大网友热议。那么,汽油和电力平等权利意味着什么?到底有什么魅力可以让所有车企为之疯狂呢?让我们来看看。

最根本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新兴车企借着电动化转型,横扫合资品牌的原始地盘,给消费者灌输了新游戏规则,导致此前固化的产业生态开始面临崩塌。

“油电同权”,传统车企的最后挣扎!

近年来,海外品牌关停在华合资业务屡见不鲜。原本创造大量利润的合资公司愈发无力,新能源发展又要靠疯狂烧钱续命,由此产生的利益冲突最终演变成企业间的口水仗和舆论战。

既得利益者和被迫让出市场的品牌,谁都不愿给对方喘息的时间。自从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攀升,有关“油电同权”的话题就数次被提及。

传统车企认为,新能源发展该回到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去。新创企业则觉得,政策扶持是产业变迁的必要手段,在未达到完全由中国品牌主导的阶段前,所有手段的落实都符合市场发展的节奏。

“卷生卷死”,矛盾一触即发

今年的汽车市场有多内卷?开年至今的价格战和舆论战,几乎将整个车市的正常进程掀了个底朝天。但深度参与其中的汽车企业真的乐意这样吗?

“卷不动就不要卷了,让能力强的人上就行了。”

“自己不行,就怪行业太卷。”

“全是市场行为,优胜劣汰很正常。”

的确,对于今天的市场,很多人会给出这样的评价。中国车市好不容易到了一个高强度竞争的阶段,借势完成优中选优的产业进化不是很好吗?当拥有众多合资公司的车企提出“油电同权”,所有矛头直指企业本身,似乎也很现实。

据中汽协2023数据统计,2023年乘用车销售2606.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904.38万辆,占比36.43%。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占比仅为19.29%,而自主品牌占比49.9%。

进入2024年后,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比仍在50%附近互相牵制,新能源车市的阵地争夺更是令前者日子难过。

基于这样的背景,大多数旁观者都坚信,曾靠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活得滋润的广汽集团呼吁油电同权,是为企业未来的生存找出路。

上汽、北汽、一汽等国字头汽车集团,今年遇到的生存难题,也直白地告诉我们,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壮大,时代格局将被改写。

“油电同权”,传统车企的最后挣扎!

未到油电同权时,没有谁对谁错

2020年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以推动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规划明确了两个重要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应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电动汽车将成为主流,占比超过50%。为实现这些目标,敲定了“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发展方向。

如今,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相比传统汽车企业,中国企业在三电技术、产业生态和供应链组建上的积极态度何其超前。中国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在经历疯狂内卷后,早早超出了计划的时间表。

在这个对合资品牌极度不友好的时候,不管广汽是否在呼吁油电同权,慢一点,给自己多一些对行业未来的思考时间,真的不可取吗?

早在一个月前,长城汽车2024年股东大会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2023年电动汽车亏损增大,未来三年行业竞争强度不会减小,持续亏损难以支持企业发展。

值此一刻,市场经济下,任何高强度的竞争都是可取的,但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至今,能从中获取可持续发展动力的车企还是少之又少。

政策扶持是不是支撑新能源车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呢?

2018年7月,财政部发布公告,对包括纯电动商用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商用车在内的新能源车型免征车船税,成为新能源行业经历骗补阶段后的有效支持政策之一。

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政策,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再度强调为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

长期以来,免购置税、不限行、不限购、使用成本低的确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的关键所在。

例如,自混动车无法获得免费沪牌后,多数混动车型在上海的销量出现了明显下滑。

“油电同权”,传统车企的最后挣扎!

假设“油电同权”真的被落实,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节奏会受到一些影响。

事实上,广汽呼吁油电同权的初衷多方面。合资品牌销量不济削弱了集团的造血能力,造成企业内部裁员、降薪等矛盾,只是其中一点。

当高度内卷的现状无法缓解,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亏损状态,仍留在市场上竞争,一旦降本的铁拳落到生产制造端和供应链生态中,这就不是一两句“出问题再改”可以兜底的。撕破脸竞争,到最后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不可能。

健康且有序的发展,一直是中国车市发展本该有的底色。遵守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没人会反对竞争,优胜劣汰更是市场进化的缩影。油电同权与否从不是决定谁去谁留的关键诱因。只不过,在人人陷入价格战,还全面动用“伤敌一千 自损一千”非常手段的时期,如何让市场多一点理性,少一点忽悠,多一些同舟共济,少一些剑拔弩张,还是值得探讨的。

保时捷全新卡宴曝光!尺寸加长+四电机驱动,会上市即甩卖?

2024/6/12 11:40:38

比亚迪2024年将推出五款新车型,宋和唐系列全面升级

2024/6/12 13: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