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到6.8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终端上险渗透率同样首次突破50%大关,达到50.2%,再次迎来了更具含金量的重大里程碑。我们完全有理由愈发笃定的认为:“传统燃油车彻底走向了末日黄昏。”
双破“50%”的意义
本段开篇,首先解答一个问题:无论4月那次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突破50%也好,还是5月这次新能源乘用车终端上险渗透率突破50%,究竟有何意义?
新能源车渗透率双破50%,传统燃油车彻底成为“少数派”
展开阐述之前,需要知晓的是,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而从2016年到2019年,3年多的时间,渗透率仅提升到了5%。
来到2020年,国家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而正是近几年新能源车的迅猛发展,让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五年增长10倍,提前11年完成了50%的规划目标。
结果,可喜可贺。
也从侧面证明了电动化转型战略方针的正确性,各方参与者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令中国新能源车对于传统燃油车实现了弯道超车,长成了“参天大树”。
至于双破“50%”的意义,答案在我看来共有三个维度。
其一,证明新能源车靠技术代差,对传统燃油车形成“技术压制”。
即新能源车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也已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尤其是插混产品,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的功能于一体。而在今年价格关口被突破以后,传统燃油车变得越来越难有还手之力。
换言之,新能源车比传统燃油车“产品力更强、性价比更高”的认知,已经被根深蒂固的建立了起来。
新能源车渗透率双破50%,传统燃油车彻底成为“少数派”
其二,促进消费群体心理认知度的攀升,证明新能源车成为消费者购车首选。
即随着销量快速增加,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性能、使用体验、用车成本等方面的感知已经积累到足够的深度。
按心理学上的韦伯-费希纳定律,这将改变大众消费群体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将实现新能源汽车对于传统燃油车的逆转以及逐渐取代。
更简单来说,随着双破“50%”的发生,在涟漪效应的加持下,购买新能源车才是主流选择,购买传统燃油车将被扣上“少数派”的帽子。
其三,成为中国绿色交通转型的显著标志。
即这一成就的触及,意味着新能源车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成为消费者出行的新选择,也反映了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理念的认同与接受。
当然,新能源车板块的快速发展与实现蜕变,同样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强有力的“助推剂”。
总之,分别从上述三个维度去解读,双破“50%”都有着十足的意义,大势已经变得不可逆转。而在此过程中,如果试图评选出一位摧城拔寨,为新能源车的进击做出鼎力贡献的MPV,相信很多人都会把选票投给——比亚迪。
这家以“新能源汽车领导者”自居的中国车企,无疑正在用实际行动带领大家砥砺前行,相信双破“50%”只是一个开始。
双破“50%”的结果
上一段,回答了双破“50%”的意义,接下来想要探讨另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究竟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其实,一部分的答案前文已经有所提及:传统燃油车彻底走向了末日黄昏。
新能源车渗透率双破50%,传统燃油车彻底成为“少数派”
顺势,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又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另一部分答案,同样不难理解:当赖以生存的主阵地被不断蚕食,合资品牌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而作为又一份论据,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阶段性成绩单来看,最近三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
202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954.3万辆,市场占有率为44.4%。2022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176.6万辆,市场占有率为49.9%。2023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459.6万辆,市场占有率为56%。
反观今年前4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466.4万辆,同比增长26.7%,而市场占有率则正式突破60%大关,触及创始历史新高的60.7%,相比2023年同期提升7.7个百分点。
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次自主品牌掌握了中国车市的主导权与定义权。由此不禁回想起过去几十年,传统燃油车时代,我们所经历的那些波折、压力与苦难,再去对比新能源车时代,重新夺回的荣光、声誉与自信,瞬间有些湿润了眼眶。
而面对环境的骤变,合资品牌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吐出多年以来在华积攒下的种种甜头,甚至为了维系销量不惜赔本赚吆喝。可即便这样,自主品牌的崛起依旧难以阻挡。
继续搬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阶段性成绩单,今年前4个月,合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还在进一步萎缩。
其中,处境稍好的德系品牌仅为16.6%,日系品牌仅为12.2%。相比之下,美系品牌只剩7.5%,韩系品牌只剩1.7%,其他品牌更是只剩可怜的1.3%。
合资传统燃油车的终端销量表现,同样能够用“溃败”形容。
即便强如曾经中级轿车市场绝对的“霸主”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大众帕萨特,强如紧凑级轿车市场绝对的“霸主”丰田卡罗拉、大众朗逸、日产轩逸,跌幅均令人大跌眼镜。
另外,无法忽略的还有合资传统燃油车价格体系的崩塌,甚至二手车保值率也出现了暴跌。
面对上述结果,则与之前的判断不谋而合:“在这波枪林弹雨中,合资品牌最先遇到大麻烦的便是水土不服的法系、意大利系,之后便是坚持性价比路线的韩系、美系,接下来主打经济低耗的日系会遇到大麻烦,德系因为BBA与大众的存在,则是血量最厚的存在,但仍不复当年。”
反正,还是那句话:“自主新能源车一定将会越战越勇,合资传统燃油车只会每况愈下。”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文章最后不禁搬出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一段发言:“目前新能源行业已进入淘汰赛,2024-2026年是规模、成本和技术的决战。未来3-5年,中国车市合资品牌份额将从40%降到10%,其中30%是自主品牌的增长空间。”
显然,野心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
作为旁观者,我们无疑愈发期待在比亚迪引领下,中国新能源车对于合资传统燃油车掀起一轮又一轮的新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