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科技给大家分享各类生活学习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智能科技 > 固态电池量产“上车”,液态电池还会远吗?

固态电池量产“上车”,液态电池还会远吗?

此前,已有多家企业宣布将固态电池引入汽车。蔚来宣布其150kWh固态电池已进入量产阶段,计划于第二季度投入使用。紧接着智机L6开启预售,凭借“超快充固态电池首次量产”获得众多关注。此后,上汽、长安、广汽纷纷跟进更新固态电池“上车”时间表。从各家企业公布的信息来看,基本集中在2026年,固态电池发展加速,那么液态电池还会远吗?

那么,随着固态电池的逐步发展,未来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谁主沉浮?是不是未来液态电池就没有机会了?

安徽得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林志宏表示,电池成本在中国电动车发展历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池成本关乎用户能否买单、最终能不能商业化以及能不能大规模普及等问题。"

李峥表示,任何产品的成本是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物料,另外一部分是制造成本。前期可以通过低物料成本的技术,更快达到规模化,最终实现规模化降本的效果。在这个路径上,在液含量降到 5% 的阶段,电池的单价就能有大概 10%-30% 之间的成本优势,而到全固态这一步,因为材料选择的面更宽,最终会有 40% 的降幅。

不过李峥也坦言,固态电池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产业链中存在的多个难点。首先,由于传统的液态电池的生产线并不可能用来制造全固态电池,因此一开始设计的产能投放并不会很大。另外,全固态电池对于整个电池材料体系的致密程度要求非常高,对制造的缺陷相当于零容忍。

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各有优缺,更何况固态电池还处在加速的前期,因此对于未来液态电池还有没有机会的疑问,杜长虹认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将并行发展," 现在很难说谁主沉浮 "。

他认为,以铁锂为主的液态电池兼顾了成本和寿命的优势,长远来看应该还是动力电池的主流方向。不过,固态电池通过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路径,将来会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助力新能源汽车普及。

对于固态、液态电池取舍问题,欧阳明高也有类似看法,他曾表示,日本、欧洲发展全固态电池就是要颠覆中国的优势,我们恰恰相反,要保优势、防颠覆,攻克全固态,兼顾优化液态锂离子电池。" 我们不能扔液态锂离子电池,液态锂离子电池是我们的优势强项,今后几十年还要靠这个吃饭。"

固态电池量产“上车”,液态电池还会远吗?

根据全球资讯机构 SNE research 去年发布的报告,到 2030 年,全球液态锂离子电池供应量将从 2023 年的 687GWh 增加到 2943GWh,增加 4.3 倍,占电池市场的 95% 以上,全固态电池的供应量则会从 2025 年开始的 0.2GWh,增加到 131GWh,市场渗透率将达到 4% 左右。

欧阳明高在今年年初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大会上就表示,对于汽车技术而言,1% 是很重要的市场份额,所以全固态电池的市占份额不需要替代到 50%,替代 1% 就已经具有突破性意义。

而现在,就如李峥所言," 全固态电池还没有真正进入量产阶段,处于像上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液态锂离子电池积累的状态。" 未来,成本、技术与市场接纳度的平衡缺一不可。

任凭市场竞争如何激烈,新时代下的途昂依旧能打

2024/6/17 16:39:28

热卖两万台!日系车的春天来了?!

2024/6/17 16:4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