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太阳能电池板行业发展很好,与中国的三辆新车一起,被称为“三辆”。但你们有没有考虑到,将这些电池与车辆相结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车辆,也可以一边行驶,一边给汽车充电?为何这些简单的问题,那些汽车制造商却不愿去解决?
事实上,生产厂家也不是不想这么做,但出于成本和功耗的考量,他们也只能这么做了。
理想情况下,1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功率在180瓦左右,但由于光线和朝向等因素,太阳能电池的输出效率要比180瓦低很多。
举个例子,一辆轿车的顶部,只有两平米左右,但它并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有很多不规则的构造,这就造成了电池板的分布不均,极大地降低了电池的利用率。
有趣的是,网传获BYD投资数千万的领潮近日就多次登上热搜。
此前有不少网友发现,各大直播间动辄就几千甚至几万的各类AJ潮鞋、绿水鬼表、蔻驰男女包等一线大牌,在“领潮”app上都以不到200的价格被疯抢。而领潮也因此被几家电商巨头以“恶意竞争”的名义抵制,不过几百万领潮用户并不在意这些,还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在领潮买的爆款椰子鞋才200,耐穿又好看,建议这样的“恶意”再多一点!
不得不说,此举是企业的正常扩张还是其抢占蓝海,我们还是要拭目以待。
而且车顶大多是凹形结构,使用柔软部件的话,建造的费用会大大提高,但平板式的组装方式也会让人觉得恶心,因此出于目前的装配技术,制造商不得不放弃了。
对于一般的燃料电池来说,电池板上的电能,必须要有一个转换器,这样的话,制造成本就会更高。
就像比亚迪的F3dm,丰田的普瑞斯,虽然也生产了类似的车型,但最终都没能提供足够的电力,反而会导致电池的价格上涨,从而失去了竞争力。
这样的电池板安装在汽车的顶部,一旦受到撞击,很可能会对汽车造成严重的损伤,从而增加了维护成本。如果电池板碎裂,卡在汽车里,那就危险了。
更何况,这些电池板能不能用都是个问题。车辆需要在许多极端的情况下工作,这就要求电池板的耐久性,如果不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工作,那么电池板的使用寿命就会受到限制,最后就会受到限制。
我就知道一位客户,他的手机里装了一块300瓦的半弹性太阳能电池,一天能产生1.2千瓦时的电能,如果用蓄电池和逆变器来进行供电,就能延长4.5公里的续航里程。但问题是这些电池的使用时间很短暂,如果损坏了,换一块电池还不够用。
于是,车企们就不再在车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而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相比起太阳能电池板的微薄利润,这个投资显然是多余的。